每年3月底4月初,美国首都华盛顿都要举办“樱花节”,这是华盛顿一年之中最热闹的季节,全世界上百万游客涌来,就为了一睹那些在和煦春风中怒放的樱花。徜徉在花海里,沐浴着缤纷落英,望着波托马克“潮汐湖”畔飘动的粉云,衬着湛蓝的天,清澈的水,碧绿的草,其情其境,美不胜收。
花盛日的中午时分,杰弗逊纪念堂的广场上,会有一些具有异国风情的表演;在宪法大道上举行的游行将“樱花节”带向高潮,各式花车缓缓驶过,行进乐队吹奏着日本乐曲,穿着和服的樱花小姐带着迷人的微笑向你招手。此情此景,人们的脑海里肯定会有两个字挥之不去:日本。
华盛顿的“樱花节”可以说是日本文化影响美国的典型代表和成功范例。它源于1912年,为纪念美日建交60周年,东京市长尾崎幸雄赠送3000株樱花树苗给华盛顿。由于华盛顿水土与日本近似,樱花树苗迅速茁壮成长。当年的樱花树目前只剩下三株,日本政府1965年再赠送美国3800株。日本的园艺师1981年来美,专门为这些樱花树进行培育修剪。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与美国的来往很多,20世纪上半叶,日本人出现迁居美国的热潮,但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人陆续回流。目前旅美日本人的数量在亚洲国家中仅名列第五,不到40万人,主要聚居于美国西海岸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关岛等地。日本游客至今青睐这些地方,特别是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满大街的日本人,到处都是日文招牌,会让你仿若置身日本。
由于美日交往已近160年,日本文化在美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本文化的影子也是无处不在。
美国普通民众对东方文化的兴趣,可以说是先从对日本文化开始的。在美国学校教授中文的廖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美国人学习东方语言,主要就是学日语,中文热是近年才升温的,而且有赶超日语之势。从2006年开始,美国大学委员会开设面向美国公立高中和大学的AP中文和日文项目,今年进行首次全国考试。因为日本人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成为日本年轻人的时髦,所以在美国的英文培训学校里,能见到许多日本小姑娘的身影。她们通常利用美日之间的免签证待遇,来美国进行短期培训。而日本国内对英文教师的巨大需求,也吸引了很多美国人到日本教英语。
荧屏上以日本为背景的节目经常可见,去年红火一时的好莱坞影片《艺伎回忆录》彰显了美国人对日本神秘文化的浓厚兴趣,只可惜让中国影星抢了风头。但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日本动漫节目,在美国倒不是十分流行,因为美国本身就是动漫大国。
在旧金山、西雅图、波特兰等城市,日本园林是当地主要公园不可或缺的景点,当地的博物馆将日本文化展品作为特色来展示。在著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馆展品之丰富,胜于中国馆。一些美国城市的儿童博物馆,日本人给予赞助,设立专门的日本展室,让小朋友穿上和服做日本游戏,了解日本文化,花钱不多,但收效明显。甚至连风靡全美的国家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日本人也不放过--富士公司是熊猫馆的长年赞助商。
以寿司为代表的日本餐馆,是美国人寻求亚洲饮食文化神秘感的好去处。如果说拿着刀叉吃酸甜的咕老肉,只能说明美国人曲解了博大精深的中餐的话,日本餐馆精巧的装饰,精美的食品,更多保留了日本饮食的原汁原味,美国人似乎也真的习惯于拿着筷子,就着小碟子,蘸着芥末酱吃寿司。
至于满大街跑的日本车,商店里的日本电器,更是融化到美国人的生活中。以丰田、本田、尼桑、马自达为代表的日本车,在美国是质量高、耗油省的代名词,连续多年名列美国消费者评比的性能价格比和安全系数排行榜前茅。尽管不少美国人热爱国货,只买通用、福特,但日本车深得年轻人、中产阶级和外来移民的青睐,势不可挡,成为最受欢迎的外国车,大约占据着美国小轿车市场的四分之一。
由于美日经济发达,意识形态相似,日本又是美国羽翼保护下的盟友,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总体印象不错。80年代,面对日本产品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和日本企业收购美国资本的热潮,日本经济威胁论在美国大有市场,犹如美国人今天对中国的指责。90年代中期,美国人对日本的观感处于相对低潮,后逐渐回暖。根据美国民调机构哈里斯互动去年8月进行的调查,80%的美国人认为日本是盟友或者朋友,只有7%的人认为是敌人,美国人对日本的观感达到了20年来最好的时期。与此相应,美国皮尤全球意见中心去年9月进行的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日本人对美国怀有好感。
当然,“珍珠港事件”至今在一些美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心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记者认识一位美国老太太,她的哥哥在“珍珠港事件”中殉职,因此她至今讨厌日本人,坚决不买任何日货。
对于日本人不愿对其军国主义历史进行反思,多数美国人可以说没什么感觉。但一些国会议员认识到,日本不愿反思当年的法西斯侵略行径,确实成为东亚国家改善关系的障碍。上届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海德和本届国会主席兰托斯就敦促日本应当给慰安妇道歉赔偿。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